[1]庞园,李志威,张明珠.广花盆地地下水三氮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生态环境学报,2018,27(5):916-925. [2]杜新强,方敏,冶雪艳.地下水“三氮”污染来源及其识别方法研究进展[J].环境科学,2018,39(11):5266-5275. [3]许可,陈鸿汉.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[J].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2011,21(S2):421-424. [4]吕晓立,刘景涛,朱亮,等.兰州市地下水中“三氮”污染特征及成因[J].干旱区资源与环境,2019,33(1):95-100. [5]贾卓,杨国华,张赫轩,等.挠力河流域地下水氮污染特征分析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18,40(4):418-422,434. [6]张婷,陈世俭,傅娇凤.四湖地区地下水“三氮”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[J].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2014,23(9):1295-1300. [7]梁秀娟,肖长来,盛洪勋,等.吉林市地下水中“三氮”迁移转化规律[J].吉林大学学报(地球科学版),2007(2):335-340,345. [8]李娟,杨洋,杨昱,等.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地下水污染源强定量评价中的应用[J].安全与环境学报,2015,15(4):342-348. [9]王伟宁,许光泉,何晓文.淮北平原地下水三氮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[J].水资源保护,2010,26(2):45-48,52. [10]王佳音,张世涛,王明玉,等.滇池流域大河周边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,2013,30(3):339-346. [11]李玲,周金龙,齐万秋,等.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“三氮”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[J].环境化学,2019,38(2):395-403. [12]冯海波,董少刚,王立新,等.潜水与承压水“三氮”污染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——以内蒙古托克托地区为例[J].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2017(4):91-96. [13]於嘉闻,周金龙,曾妍妍,等.新疆喀什地区东部地下水“三氮”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[J].环境化学,2016,35(11):2402-2410. [14]庞园,吕文菲.广州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其管理对策[J].人民珠江,2014,35(2):27-31. [15]宾岚,彭益军.流溪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与水质动态评价[J].绿色科技,2019(10):74-76. [16]王卓微,赵新锋,庞园,等.流溪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时空特征及源辨析[J].环境化学,2017,36(12):2701-2710. |